打小在京城胡同长大的薛飞,1958年出生。父亲从事文艺工作,母亲则是企业干部。这样的家庭环境,让他免受困难时期的一些遭际。
图据网络
小学爱玩“弹球”,中学着迷“斗蛐蛐”的他,中学时期对于物化生地学习起劲,其他各科成绩亦是优秀,多数科目出现满分。就读三年初中后,薛飞升入高中。那时的知识青年中学毕业多数“上山下乡”,而他所在的部队大院,小孩大都选择当文艺兵,在文工团等文艺团队学习供职。父亲深知文艺工作艰辛,坚决不让他吃这碗“青春饭”。对于喜欢表演的薛飞来说,舞蹈演员行不通,报考话剧团体,也没有结果。当绝大多数同学均已找到着落,薛飞因为各种原因,过不了政审,当兵的愿望无奈受限。
当时不愿农村插队的薛飞,一直为了争取艺术工作等待机会,彼时的他,无计可施,怀疑又迷茫。学校看着一拖再拖迟迟未动,催促他得去下乡插队。就在不得已准备到京郊插队点踩点之时,国家宣布恢复高考。不过由于当时规定,在家赋闲一年多的他,是往届生不能参加高考。学校鉴于薛飞此前在校优秀表现,破例允许其参加恢复后的首届高考。
暌违高考数载,人们仍旧心存很多疑惑:科目怎么考?如何选学校?如何挑专业?学校老师推荐当时的薛飞,报考北京广播学院。到了考场,面试环节指定稿件朗读,薛飞对此不以为意,显得轻松自在。没成想,对于面试毫无重视的他,不久就收到参加复试的通知——到学校录音间模拟播报一段。参加高考后,填报志愿之时,北广只是其中一个,更多的则是各大名校志愿,后来录取通知书到手,结果还是花落北京广播学院。
作为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大学生,薛飞的同班同学年龄差异不小,年长者比他大了六岁。当时的北京广播学院不乏相差十来岁的“老三届”——在校的1966届、1967届、1968届,三届初、高中学生。当时在中学的初、高中学生因特殊时期造成在学校的堆积,到1968年出现了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六届中学生同年毕业的景象。甚至有同学带着自己嗷嗷待食的娃娃来上学。
进入北广,就读新闻系播音专业,一个班三十来号人。班上学习氛围积极向上,旷课逃课很难想象。老师布置图书馆阅读参考书,同学之间挨个翻阅,争先恐后只为借书领先一步。当时的媒体老大仍是广播电台,电视的概念还很隔膜,哪怕专业的北广新闻系也仅一台用于教学的电视机。
大学毕业之后,国家按照生源地分配,北京的薛飞留在家门口。当时同学们向往的还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这一国字号。不过,因为央广的顾虑和偏见,北广77级播音班没有人员进入该台播音部。薛飞被中央电视台看重,就这样他进入了起步阶段的电视播音行业。
图据网络
十年央视荧屏生活,薛飞和杜宪是同一批入职。主播《新闻联播》节目在薛飞看来,是其业务的成熟点。前辈播音员赵忠祥、邢质斌对于他的业务熏陶增益良多。80年代中期,随着播音前辈退隐一线,薛飞和杜宪挑起节目大梁。
杜宪 薛飞 图据网络
后来由于考虑从事电视工作非议和限制太多,才萌发出国另谋路径的决心。薛飞前往匈牙利,在这里开始了闯东欧商旅生涯。
之后,薛飞回国回归大学校园,成为中华女子学院的一名播音专业教授。希冀专业传承的的种子接续播撒在一届届播音后来者心中。
中国播音名家系列:
作者:杨竣博 中国播音主持艺术网原创内容
文章转载、专业咨询、招聘发布、投稿(有偿)、加微信交流群请添加微信:cnbyzc